继教学院赴”陶行知纪念馆”开展教师思政主题教育活动

近日,为深入领会全国教育大会、上海教育大会精神,继教学院组织全体员工赴宝山“陶行知纪念馆”开展教师思政主题教育活动。

陶行知先生是近代中国杰出教育家,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3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学成归国后,他致力于将西方教育思想融入中国国情,大力推行新式教育与平民教育,并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提出了“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众多教育理念,在现代看来依旧熠熠生辉。

通过参观学习,老师们不仅对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赤子报国的一生充满了钦佩之情,更引发了对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深度思考: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是行知先生悟出的有关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是他名字的由来,更是他富于创意而又充满艰辛的教育生涯真实写照。在他倡导的教育理念中,规定要学生做的事情,教育者要躬亲共做,要学生守的规矩,教育者要躬亲共守;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育者要躬亲共学。教育者的感召力不仅来源于其丰厚的学识,更源于其可信性。“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者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自身的言行一致与身体力行才能引领学生的听而不疑、行而不惑。因此,立德树人必须要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严格要求自身开始。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又一重要理念,他强调教育要打破社会与学校的界限,使之合为一体,将社会生活延展为更广阔的大课堂的思想,为我们发展素质教育、更好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带来了新启发: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课堂、书本中学习,  还要善于从实践、生活中感悟,  更要善于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从社会的大课堂中感悟真理。实现了价值观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者有机统一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教育。